中医理论认为,人体的经络穴位与五脏六腑均与表面皮肤有着紧密的联系,通过刺激不同部位,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气血、阴阳平衡,可达到治疗疾病、强化身体的效果。其中,最常见的调理方法之一就是“拔罐”。
拔罐是一种古老而且传统的中医疗法,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时期。拔罐的原理是利用罐子的负压原理,使其贴附于皮肤表面的一定部位,使皮肤被牵引上提,并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以及通经活络的效果。这个过程具有热散寒、行气通血、祛湿消炎等功效,适用于体表肌肉肌腱骨骼疼痛,内脏疾病和神志方面的一些疾病治疗。
在拔罐的过程中,疗者会将罐子内部的氧气燃烧,造成一定的负压吸附在皮肤表面。罐子通常做成玻璃罐或者塑料罐,这两种罐子的差异指的是使用时,玻璃罐使用火吸氧,而塑料罐使用抽气器产生负压。罐子大小根据所需治疗部位的大小来决定,可能只有1到2厘米,也可能最多达15厘米。
按摩拔罐法是拔罐法的一种,即在拔罐后按揉、拍打、拿针刺等手法。目的是为了加快气血的循环,在不同穴位上刺激皮肤神经末梢,同时增加刺激量,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,祛湿止痛,清血去瘀等更理想的效果。罐子可以放在肌肉或穴位上,具有极佳的缓解急慢性肌肉骨骼疼痛、肺热喘咳、胃肠气滞、血瘀致痛、情志失调等的治疗效果。
然而拔罐的治疗方法也不是完全适用于所有人。在拔罐进行前,需要了解个人的体质、穴位和拔罐方法、术语,以免患者因不同体质或应用不当,产生不适症状。同时,需避免在皮肤有伤口、过敏、患有急性干燥性皮肤病的干湿冠心病、高血压、严重心脏病、血液系统疾病等疾病的患者使用。拔罐时间也需据个人负受力的度而定, 通常10-15分钟,一周1-2次。
在现代社会中,由于拔罐的功效和成本低,使用范围广泛,是家庭保健的很好工具。所以,拔罐除院内临床医疗用途外,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逐步扩大,并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接受和喜爱。
总之,拔罐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传统疗法。应用这方法的时候,需要了解合适的时间、术语和穴位,避免产生不适症状。它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,对一些疼痛和身体不适症状产生很好的治疗功效。要知道,这一古老的方法已经千年不变,对我们的身体健康的保健和一些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
上一篇: 拔罐——全身好还是背部好?
下一篇: 中医绝招:探秘不同类型的拔罐疗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