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中医常识 > 中医诊断 >

中医诊断

五脏病发——中医常用诊断手法解读

2024-06-30   来源:宏韵中医   

  中医诊断手法是中医学中一套独特的观察、听诊、问诊和摸诊等综合诊察方法,是中医师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观、听取病人的声音、询问病人的症状和感触疾病表现,进而推断病因与病机所在的一种技术手段。

  脸色与五脏关系密切,中医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变化,可以窥见病人体内脏腑的盛衰。面色苍白,可能与气血不足、气虚、血虚等有关。此外,气虚、血虚也可表现为面色较白皙。若脸色发黄,大多数与湿热、湿黄有关,也可暗示肝病发生。面色已从黄转黑,多数与肾病相关。面色发青,常与气虚、气滞、气约有关,尤其是出现青紫时,多见于气滞血瘀的情况。

  舌苔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指标,通过观察舌苔,可以辨别病人体内湿热、痰湿、气滞、寒湿等病机。正常舌苔为淡白微湿,若舌苔胖腻,说明痰湿内蕴。舌苔胖腻黄腻,多见于湿热重症,舌苔厚薄有度,说明寒湿阻滞。舌苔白薄而干,常与气滞有关,舌苔干燥致薄,多见于血瘀的情况。

  脉搏是人体的生命之源,通过中医把脉,可以初步推断病人体质、脏腑功能以及病机等。脉象有浮、沉、缓、数、细、滑、涩、紧等指标。浮脉多见于表症或气虚,沉脉多见于实症或肾阳虚。缓脉多见于气虚或虚弱,数脉多见于实症或火热。细脉多见于阴虚或气虚,滑脉多见于湿邪或气血不足。涩脉多见于阴虚或血虚,紧脉多见于寒证或痛证。

  中医还注重通过观察病人的听力与问诊,来进一步了解病情。有些病人会出现声音低哑的情况,说明肺气下降或肾阴不足。有些病人可能会有腰酸腰痛、食欲不振、口苦口臭等症状,这些都可能与肝胆湿热、脾胃虚弱有关。

  中医常用的诊断手法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,通过综合观察、听闻、问诊、摸诊等手段,可以初步了解病人体内脏腑功能状态,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。在接受中医治疗时,患者也要主动配合中医师进行诊察,以便更准确、更全面地了解病情,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。我们要珍惜中医这一独特的宝贵财富,用中医的智慧传承和延续中华医药文化的经典。


宏韵中医:联系电话:020-62875366|投诉电话:020-62875360
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28号(方圆大厦首层)    xml网站地图   网站地图
备案号: 粤ICP备2022044198号-3 粤公网安备44010602012122

扫描关注官网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