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文化
王清海教授:中医调理高血压,跑不出这五种分型,对症辨治!!!
传统中医虽无直接对应“高血压”的术语,但这一概念随着西医知识的传播逐渐融入中医理论与实践。在中医看来,高血压病主要涉及肝、肾两脏的功能失调,病位在肝,根源往往归于肾。
中医诊疗的核心在于“辨证论治”,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、体质及病因病机进行个性化治疗。针对高血压病,中医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与实践,发现其临床症状如头胀、眩晕、心悸、耳鸣、烦躁、腰酸、腿软、失眠、记忆力减退等,可归属于中医的“头痛”、“眩晕”等范畴。
中医认为,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、肝、肾三脏的功能失衡密切相关,加之不良生活习惯(如饮酒过度、饮食不节)、情志因素(如忧思恼怒)、劳累过度或外邪侵袭等诱因,均可导致肝风内动,气血逆乱,进而引发高血压病甚至中风等严重后果。
目前,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肝阳上亢型:
主要表现:血压升高,眩晕头痛,失眠多梦,面红目赤,急躁易怒,头胀耳鸣,口苦,舌质红,舌苔黄,脉弦。
治法:平肝潜阳,滋养肝肾。
常用方剂:加味逍遥散、丹栀逍遥散、天麻钩藤饮等。
肝肾阴虚型:
主要表现:血压升高,头晕目眩,耳鸣健忘,腰膝酸软,咽干口燥,五心烦热,口渴少津,视物昏花,舌质干红,舌苔少或无苔,脉弦细。
治法:滋养肝肾,滋阴明目。
常用方剂:镇肝熄风汤等。
阴阳两虚型:
主要表现:血压升高,口干咽燥,五心烦热,神疲乏力,少气懒言,倦怠嗜睡,夜间多尿,阳痿早泄,舌质淡,舌苔白,脉沉弦细。
治法:调补阴阳,滋阴助阳。
常用方剂:地黄饮子、肾气丸等。
痰瘀内蕴型:
主要表现:血压升高,眩晕头痛,头胀如蒙,胸脘胀闷,身重体困,形体多肥胖,舌质淡,可有齿印,舌苔白腻,脉弦滑。
治法:健脾化湿,化痰降逆。
常用方剂:半夏白术天麻汤、黄芪六君子汤等。
瘀血内停型:
主要表现:血压升高,头晕头痛,胸闷不适,痛如针刺,舌质紫或舌有瘀点、瘀斑,脉细或涩。
治法:活血化瘀,通络止痛。
常用方剂:血府逐瘀汤、补阳还五汤等。
强调:中医治疗强调个体化差异,上述方剂仅供参考,具体应用时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辨证指导下进行,切勿自行服用。
王清海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,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,如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斑块形成、血管狭窄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,各种心肌病,胸闷胸痛、心悸失眠、气喘咳嗽、眩晕头痛、水肿等。
上一篇: 王清海教授:高血压——掌握这一神奇古方,降压不再是难题!
下一篇: 王清海广东省第二中医院